攝影師,在拍攝中能提升“影像控制”的3個“溝通”環節你把控住了嗎?
本文摘自:攝影指導劉懿增老師(代表作:《囧媽》《我和我的祖國-奪冠》)2021年9月28日在影視工業網一錄同行“杭州站”的嘉賓現場分享錄音節選。
以下正文:
在現代電影制作中,對于攝影師而言的“影像控制”,已經不僅僅是局限于傳統討論的電影攝影四大本家技法—“光線”、“運動”、“鏡頭”和“色彩”。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在技術多元化的現代電影拍攝,是一個整體多部門統合協作的過程。作為影片影像的制作者,大到影片畫面影調風格、后期視效,小到影片中道具顏色及擺放、人物服裝和造型都要去參與和了解。
那么,攝影師在影片拍攝制作中,作為“影像控制”的外圍保障要注意哪幾個“環節”的溝通呢?
一
注意和學會“準確”溝通
當攝影師與導演、制片人去討論關于影片的影像控制,影像定位時,
首先,我們要學習如何評價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影像,
這,是因為我們將來步入社會時,接到廣告、電視劇、微電影或者電影的案子,那時就需要與導演或制片人達成準確的交流。
那,什么是達成“準確”的交流呢?
舉例來說:
也許,我們會對導演說:我們要把一個影像要做到極致!
那這句話就產生了2個模糊點:什么是極致(如何評價)?怎樣才能做到極致(如何做)?
也許,我們還會對導演說:我要做的像羅杰·狄金斯一樣的攝影風格。
這句話的模糊點就是:什么樣的攝影風格是羅杰·狄金斯的風格?
***攝影師:羅杰迪金斯在電影《1917》的拍攝現場
所以,同導演、制片人的溝通,要闡述的很具體,。
只有說的具體,導演才會和作為攝影師的你進入到更為遞進的深層次溝通,
而在深層面溝通時,攝影師就可以通過很量化的方式去跟導演進行探討。
二
學會進行“***”的溝通
開始創作前,攝影師會對導演與制片人闡述自己此次創作的“影像質量”想參考和想達到的效果是什么?
而在描述這個這個邏輯之前,攝影師需要很清楚,用什么樣的體系去評價這個“影像質量”。
而所謂的評價體系就是我們用一個量化角度去分析那些我們覺得好的大師們的作品。他們的優點,他們是在哪個地方發了力,怎樣發的力才使得這個作品變得出彩。
同時,當我們評價兩個不同的攝影師時,我們根據他們的各自風格,比如廣告攝影師的廣告風格,電影攝影師的電影風格,能不能用量化方式進行判斷,闡述他們的風格各是什么樣子,各有什么不同。
以電影《1917》為例。
羅杰.迪金斯憑借本片,獲得了包括奧斯卡最佳攝影在內的5個最佳攝影獎項。
電影《1917》 導演:薩姆.門德斯 ;攝影師:羅杰.迪金斯
羅杰.迪金斯是電影攝影自然主義的代表,是現在較為流行的風格,他的影片中的用光都顯現得非常有邏輯。
在《1917》劇中,經常有燭光的畫面。畫面中需要打一個燃燒淡淡的燭光,這里,羅杰.迪金斯真的會遵循實際真實軌跡去制作一個燈光的運動路線,而不會在某一個地方,加一個燈閃一下就OK了,所以在《1917》中所有的燈光出發點都能在畫面中找到對應邏輯基礎。
而與之相對照的,多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攝影師羅伯特理查德森的攝影用光就顯現了完全不同的風格。他的影片就沒有完全遵循燈光的光源邏輯。
以《禁閉島》為例。
《禁閉島》劇照,2008,美國;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監獄中是沒有天窗的,監獄天花板上也沒有大功率燈光。
但是影片的鏡頭中,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很亮的高光罩。
羅伯特理查德森片子的特點是:每一部都有一個非常強的勾勒人物的輪廓光,但是這個輪廓光細究下又是缺乏邏輯的。
《禁閉島》劇照,2008,美國;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如上圖所示,如果按照真實還原考量的話,這個環境下是沒有對應的邏輯光源的,但是劇中卻運用了很強的修飾光去處理人物間的戲劇關系。這就構成了影片的特點。
而普通觀眾,并不會在看片子時覺得:這個片子這個光源邏輯有問題,片子這個燈光的出處有問題。其實觀眾此時的觀看重心是在演員的表演和戲劇沖突中。
所以我們可不可以也有一種方式:
在完全遵循邏輯為基礎的打光的自然主義攝影風格之外,
還有很多種,如理查德森那樣,根據人物情緒、根據戲中的情緒設計光效,這個光也許在本身環境中不存在,但是他在情緒上是舒服的、合理的、不會讓觀眾覺得跳戲。
這也是一種修飾性比較強的用光方式。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風格在創作的時候是充滿可能性的。
當在看到一個劇本的時候,在看到一個廣告案子的時候,
你對于這個影像,它在你腦子里面呈現出來也會是有很多可能性的。但我們要很準確的把想要表達的東西去跟導演、去跟制片人、去跟項目方溝通,***溝通,量化溝通清楚這個環節很重要。
三
多團隊配合“整合”溝通能力
當我們在創作執行的時候,這個就是影像控制了。
以往,在10年前,關聯到攝影的創作實操這一環時,攝影師可以把握自己的時間,經驗也帶進來。所以彼時,說到影像控制就是在討論攝影技術的呈現。
但是,現在的影片創作,攝影師在討論“影像設計和影像控制”時,卻不能單獨只考慮攝影創作了。當我們想要去創作自己追求的高質量影像作品的時候,諸多的非攝影因素,都會對影像質量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
影片《囧媽》拍攝現場,2019 導演:徐崢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拍攝經歷,一部影片成品出來,突然發現這個片子視效做的特別差,或者覺得因為視效的問題,然后導致觀眾對這部影片的影像產生了很負面的判斷。說這個片子這畫面不好!這時,攝影師說:我沒有拍壞啊,這個是調色的問題等等。
如果說有一個片子影像很糟糕,攝影說這個視效做的不好,扣的這個頭發邊都沒扣清楚。那這個時候我們是覺得他是攝影師拍攝的時候的問題呢,還是視效問題呢?
現代影片的拍攝,是一個多團隊協同配合作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是當我們一起花了心血,花了時間去創作一個影像,最后結果就是一個木桶,當中有一個板短的時候,她的水就只能撐到這了,其他的木板再長也很難發出光芒和作用。
所以,攝影師如果真的想得到并實現“高質量的影像控制”,開拍前與視效部門的溝通,與服化道部門的溝通,與后期調色部門的溝通等等能夠與自己輸出的“影像”有關聯的部門和環節,都應該考慮進來,做到良好的,有效的,***的事前及持續的溝通。
《囧媽》2019 中國 導演:徐崢
一部影片好到什么程度,最后執行實現什么樣的結果,所有在影像當中呈現的元素,作為攝影師都要參與;在拍攝過程中,都要去與各個部門人員溝通,然后最終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自己的高質量影像的訴求。
所以,當攝影師在拍攝一部作品時,在努力實現自己“影像控制”的時候,現在你已經不能只專注與自己的技術提升,還要注意3個“溝通”環節的把控,你注意到了嗎?
--- 直播預告 ---
10月19【中國攝影師社群】將邀請劉懿增老師為大家直播分享:《攝影控制 & 色彩設計》
劉懿增:攝影指導,代表作:《囧媽》《我和我的祖國-奪冠》《沐浴***》《幕后玩家》
本文為作者 幕后英雄—薄荷 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注,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s://107cine.com/stream/140229